2023年西湖区双浦镇乡村篮球赛总决赛圆满落幕

今年双铺镇乡村篮球邀请赛总决赛。

23支村队、12天、共71场比赛、4万余人现场观看——2023年西湖区双铺镇乡村篮球联赛日前圆满结束。 决赛当晚,吸引了4000多人观看,体育场外观看比赛的村民被包围了好几层。

杭州亚运会日益临近,全民健身的氛围日益浓厚。 双浦县篮球赛的火热场面,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体育给我市带来的积极力量。

连接情感的仪式

对于双浦人来说,打篮球不仅仅是为了赢球。

在这个联赛中,你可以看到一幕幕友谊的景象——从年近50岁的老将到18岁已经加盟球队的年轻人。 老中青三代人在一个团队中并肩作战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作为一项竞技运动,这样的队伍配置是不科学的:老将身体素质差,年轻人缺乏经验,发挥肯定会受到影响。 但在双浦镇篮协秘书长徐桂华看来,打篮球对于双浦人来说是一种情感仪式。 “大家的参与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,是双浦篮球的特色。” 他说,全镇30个村篮球队都有老带新的传统。

“老将是整个球队的灵魂,一旦他站稳了,整个球队的能量就会焕发活力。” 蒲塘社区队新人陈超杰刚刚满18岁,身高近2米。 他可以在一场比赛中赢得数十场比赛。 “我喜欢和长辈竞争大超篮球联赛大超篮球联赛,感觉就像我在积累经验,”他说。

47岁的老将郑万楚是联赛亚军杭福村队的大前锋,也是带队的老大哥。 “我会在村队里安排两名30多岁的主力来指导年轻人。” 他说:“胜利的关键在于团队的组织和相互配合。”

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凝聚力也很强。 “只有年满18岁的当地人才能报名,无法寻找外援。” 徐桂华表示,村民一旦搬走,就不再有资格参与。 今年,“双铺女婿”已报名参赛。 “号召力一直在飙升,我们也放宽了‘双蒲女婿’的门槛,毕竟我们都是一家人。” 他表示,此次发布也“杀死”了不少黑马。 灵山村女婿吴建国一入队就事业有成。 成为主力,成为得分高手。

一次弘扬文化遗产

双浦人爱踢球、爱看足球,因为他们经历过高光时刻。

1958年,周浦公社(2007年原浦镇与周浦乡合并成立双浦镇)组建了18支篮球队,并在20世纪60年代多次在省、市农民篮球比赛中夺得奖杯。 被誉为“篮球之乡”。

70多岁的村民潘广培,曾经身着夏阳村队的13号队服,经历过双浦篮球的辉煌岁月。 “我一上场,观众就在喊我的名字,现在想起来还是很热情。” 他回忆,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,双浦篮球运动曾长期走下坡路。 “生产队要保证粮食生产,体育场已经被征用来晒粮食了。”

进入新世纪,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、崇尚健身。 双浦的篮球场也卷土重来。 当年修建了大量的水泥球场。 “打篮球是我们农村文化的根,一直扎根在这片土壤里。” 杭福村党委书记万庆华曾经是村班子里最强的中锋。 “2006年,篮球联赛卷土重来!带着全村的青春,盛人从牌桌回到赛场。”

目前,刚刚加入村队的年轻人已经是第五代农村篮球运动员。 他们的身后,是无数开始接触篮球的双浦孩子。 这里的幼儿园开设篮球课程,周浦小学被教育部评为“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”。 他们希望将篮球文化代代相传。

不断“出圈”的IP

往年的联赛也很精彩,但今年尤为“出圈”,相关内容在多个社交网络平台都有不错的流量。 “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想法,他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,让双浦篮球超越了双浦,甚至形成了文化IP。” 徐桂华说,总决赛当晚除了当地人外,还有很多组队追星的年轻人。

航福村队22岁的吴启宇虽然是新入队,但颇受欢迎。 其抖音账号“三井穿七号”拥有254万粉丝。 在他的视频中大超篮球联赛,从装备推荐到技术分享,都是关于篮球的。 “我是本地人,也是篮球博主,如果没有参加过家乡的篮球联赛,那就太不合理了。” 在他的催促下,不少网络红人和体育达人来到现场助威。 他笑言,今后会更加关注双浦篮球,让昔日的“篮球之乡”再次成为热门IP,红遍全网。

“退役”的万庆华是航福村队的主教练。 他正在用余热为IP继续出圈积蓄能量——培养村里的优秀人才。 每个村队都有这样的教练。 他们在各个小规模、村级联赛和比赛中寻找种子球员,为双浦篮球积累储备。

为营造迎接“篮球”的氛围,全镇49个球场全部24小时开放,成为双浦人家门口的体育战场。 “我们村的篮球场搬到了河边,篮板是钢化玻璃,硬件质量很高,每到晚上都很热闹。” 东江嘴村村民华峰观察到,不少老人跟着孩子,开始学跑、跳。 篮子里,村庄变得更加生机勃勃。

本文标签:大超篮球联赛